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多所985高校退出“国际高校排名”引热议,未来如何对大学进行评价

多所985高校退出“国际高校排名”引热议,未来如何对大学进行评价

2023-08-24文章来源:MPAcc中国网


近期,南京大学在《南京大学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和《南京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》编制中,透露出淡化国际排名的想法: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。消息一出便引发广泛关注。


其实此前便有其他高校提过类似想法。中国人民大学于2020年提出,从2022年起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。2021年,兰州大学宣布退出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。


为什么这些大学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


首先,以广为人知的US News、泰晤士、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,来看看这些大学在榜单中的位置,或许能得到答案。




梳理发现,同一高校在三大排行榜中的表现,存在较大差异。


中国人民大学在US News的排名最高,排名世界第525位,在泰晤士和QS的排名,均在600位开外。


兰州大学也是在US News排名最高,排名世界第559位,但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,却位列700多位。


南京大学在三大排名均较高,尤其在泰晤士表现最好,排名世界第105位,在QS和US News的排名,均为130位左右。


这些高校在三大排行榜中忽高忽低,有的相差200个位次,并且在有些榜单中,“双一流”大学甚至还不如非“双一流”高校排名高,这难免让社会大众,尤其是考生、家长产生疑问:这些排行榜可信吗?排名客观吗?


实际上,三大排行榜都遵循自己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,其指标权重也有所侧重。


US News排名的主要指标中,学术声誉部分的权重最高,占25%;QS排名中,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比高达40%;泰晤士排名的参考指标中,教学、研究、论文引用三项权重占比最高,均为30%。




选取的评价指标和权重不同,就会导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大学排行榜中所处的位置不同。


而仅凭10多个指标就给高校排位次,也很难完全把大学全面、真实的实力展现出来。


从这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中,我们很难看到中国高校在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培养一代又一代服务国家民族发展的人才中的卓越贡献,很难看到高校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卓越贡献,很难看到高校在助力脱贫攻坚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。”2021年人民网曾撰文指出。


更为重要的是,世界大学排行榜还受其他因素干扰,客观、公正性颇受质疑。诸如泰晤士等世界大学排行榜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,“各个排行榜背后都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,属于典型的利益相关业务。这背后就是包括指标体系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。”人民网如此点评。


今年4月25日,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谢波在《光明日报》刊文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“尤其是近些年,国际环境日趋复杂,大学国际排名受到更多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差异方面的影响,很多与教育等无关的因素掺入其中,也直接影响了国际排名的可信度。”


淡化排名后,如何对大学进行评价


三所名校纷纷表态退出世界大学排名,后续是否会有其他高校跟进?


世界大学排行榜影响着学生的报考、教师的招聘、毕业生的就业甚至是资源分配、社会影响力等方方面面,不是简单地说退就能退。


以毕业生就业为例。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在发布的《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》中提到,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,或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,可直接办理引进手续,符合一定条件可落户。上海在《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》中就有针对在国(境)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留学的学生缴纳社保和个税的规定。


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不是高校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,社会大众也需理性看待大学排名。


而更值得关注的是,高校发展该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?谢波教授就此问题给出了建议:


大学要破除固有的排名思维大学可以被评价,但大学不该被排名。大学一旦参与排名,会导致攀比甚至产生“唯排名”现象,而这又会关联到基础教育阶段,对整个教育生态都非常不利。大学要回归其最重要的价值——育人。


因此,大学评价体系也应该以育人效果作为最主要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。大学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培养人才上,而不是其他任何方面。只有在育人方面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大学,才可能是一所好大学。


今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千万,大学培养人才的任务尤其艰巨,需求尤其迫切,高校应更高效配置资源,把培养国家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头等大事与头等衡量标准。


此外,大学要体现特色化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,大学的特色化必将是未来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。唯此,才能够培养有特色的人才,助力打破社会人才评价的单一化,进而将影响延展到基础教育阶段。


当然,大学淡化国际排名,不能只靠大学自身,同样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力量。后者有必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,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评价体系,进而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评价体系。




免费课程

关注领取

极速择校

1分钟精准择校

APP下载

下载尚德APP

院校对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