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证有效性分析:分析下述论证存在的缺陷和漏洞,选择若干要点,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,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。(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: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,有无明显的逻辑错误,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,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,等等。)
有一段时期,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,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,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,以免造成资源浪费,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。这种建议看似有理,其实未必正确。
首先,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。道理很简单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,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、刺激需求,就能扩大销售,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。退一步说,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,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。
再次,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,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,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。既然如此,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。因此,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,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。
再说,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。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,问题就会更大。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,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。如果生产不足,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,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,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总之,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。政府要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,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,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,政府不必干预。
论证有效性分析:分析下述论证存在的缺陷和漏洞,选择若干要点,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,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。(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: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,有无明显的逻辑错误,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,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,等等。)
有一段时期,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,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,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,以免造成资源浪费,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。这种建议看似有理,其实未必正确。
首先,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。道理很简单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,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、刺激需求,就能扩大销售,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。退一步说,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,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。
再次,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,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,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。既然如此,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。因此,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,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。
再说,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。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,问题就会更大。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,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。如果生产不足,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,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,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总之,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。政府要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,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,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,政府不必干预。
【参考范文】
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:
【1】既说生产过剩“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”,又说“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”;既说“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”,又说“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”。“生产过剩”这一概念的使用前后不一。
【2】“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、刺激需求,就能扩大销售,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。”生产企业开拓市场、刺激需求并非扩大销售的充分条件,因为销售还取决于市场饱和度、社会购买力、社会消费心理等其他因素。
【3】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。既然如此,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。常见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;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,两者不能混淆。
【4】“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,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”。既然生产过剩不能等同于客观规律,就不能推出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就违反了客观规律。
【5】“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,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。”生产过剩是指某些商品的生产超过了社会需求,以致商品滞销,库存积压增加,或者说,其产品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消费需求和物资储备,因此,这一理由不能成立。
【6】“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。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,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,政府不必干预。”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不是绝对矛盾的。并且,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也和民生问题相关,不能把它们完全分开。
©2013-2022 北京尚德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2413720 | 举报邮箱:sdjgjubao@sunlands.com |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营业执照 |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证140312号 | 京ICP备14002947号 |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798 | 京网文【2018】7437-597号
关注领取
1分钟精准择校
下载尚德APP